欢迎光临金坛区水北小学!  今天是 |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文章

金坛区水北小学第四轮主动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9/12/24 10:18:12 作者:许叶飞 浏览量:4637次

践行绿色教育   彰显生命本质

——金坛区水北小学第四轮主动发展规划

(2017年9月—2020年8月)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市、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打造品牌特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订第四轮主动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一、学校沿革

金坛区水北小学坐落在美丽的长荡湖畔,始建1923年,历经风雨几易校址,校名也多次更迭,1989年易地新建,2000年12月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由于撤市设区,现定名为“金坛区水北小学”。

二、学校现状

1.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2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5227平方米,运动场地484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965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8%。现有办公楼一幢,教学楼两幢,多功能教学楼一幢。学校现有在职教师51人,教学班17个,在校学生663名。

学校对照江苏省一类标准,拥有体艺、科学、微机室、图书馆等专用教室20个;建有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网络环境下生机比10∶1配备。绿色贝贝图书馆藏书3万多册,编目图书2.5万册,生均超40册。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五严规定”,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绿色生命教育”的办学特色。

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确立了“让绿色教育充盈着生命的快乐”的办学理念,以“生命教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提出了“绿色和谐、乐学优质”的工作目标,践行“求真、存正”的校训,以“团结文明、勤奋进取”的校风、“务实创新、教书育人”的教风和“活泼守纪、好学向上”的学风,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优秀红领巾环保社团、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生命教育项目学校、常州市少先队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常州市十大环保民间组织、金坛市文明单位等。

2.发展优势

(1)优越地理促发展

学校位于金坛区金东工业园内,沿江高速金坛东道口处。本地经济发达,交通畅达,工厂密集,人气颇旺,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需求很大,因此给学校发展带来一定机遇。

(2)校舍扩建逢机遇

学校易地建设二十八年,由于校舍、设施设备严重老化,学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2016年,金坛区政府把水北小学改扩建工程列为2017年重大民生项目,拉开了学校重大建设的大幕,将投入近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校舍和设施设备的建设,计划于2019年投入使用。届时学校将拥有崭新的教室、现代化的多功能录播教室、室内体育馆、小剧场、生命教育专用室、贝贝工作室等。

(3)学校管理成规范

学校加强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民主理校。2016年暑期以竞聘的方式重组了行政班子,一些乐于做事、能做事的年轻教师走上了行政岗位。管理团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的观念,目标明确,权责相应,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学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坚持校务公开,民主决策氛围浓厚。

(4)师资队伍趋精良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在职教师51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中级职称的有23人。市骨干教师2名,市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6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7人,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3人。

(5)德育工作显成效

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遵循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以养成好习惯和感恩教育为主抓手,抓好德育的常规管理工作。坚持“依法执教,立德树人”,紧紧围绕“绿色生命”教育,积极打造“绿色贝贝”德育特色。

3.存在问题

(1)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融合。怎样让学校内涵发展更丰富、特色建设更鲜明,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2)学校不少校舍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不符合当下校舍建筑标准,急待翻新改造,现有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也有待改善,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3)具有学术荣誉的教师在农村所占比例尽管比较靠前,但缺乏在区域内学科领军教师,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升。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

一、办学理念

求真存正,让绿色教育充盈着生命的快乐。

内涵界定:

1.求真存正:“求真”这里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指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教人求真,培养真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存正”是对“求真”的补充,一是一身正气,有正义感;二是勤奋好学,力求正确。“求真存正”就是追求真理,好学上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绿色教育:是指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中心、以综合育人为己任,激励、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从小树立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尊重生命、健康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生命的快乐:指回归生活的本真,真心爱自然、爱自己的家园,明白生命的价值,在校快乐学习,在家幸福生活。

二、办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据《金坛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践行“求真存正,让绿色教育充盈着生命快乐”的办学理念,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体的原则,加速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力争成为一所管理科学、设施齐全、质量上乘、特色明显的学校

(二)具体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

秉承“求真存正”校训,打造“绿色生命教育”办学特色,构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模式,实现“绿色和谐,乐学优质”的发展目标。以激发师生的生命激情为切入点,建立绿色管理机制,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轻负高效的教育教学效率,努力改造薄弱学科,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确保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2.学生培养目标

以“绿色贝贝”为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抓手,追求真理,一身正气,争做一名“有理想,会做人;有智慧,会学习;有能力,会探究;有个性,会发展;有情趣,会生活;有机智,会生存”的“六有六会”的绿色贝贝。

 3.教师发展目标

打造一支师德建设优秀、梯队分布靠上、学科配置均衡、业务能力较强、教学质量优良的专业化教师群体。能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人格,用宽广的育才智慧,精心培育、关爱每一个孩子;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发现和塑造每一个富有个性和特质的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境界,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力争在三年内,新增市骨干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1—2人。

4.课程发展目标

进一步架构“绿色生命教育”为内容的课程建设体系,规划、编制丰富而适的课程,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团队,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第三部分 发展项目与实施策略

一、学校发展

(一)推进学校扩建工程,改善办学条件

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适度超前,根据金坛区政府“十三五”规划,学校现操场向北再征地10000平方米,用于学校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的学校规模为4轨24个教学班,占地面积达3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改扩建工程将于2018年春学期,计划于2020年9月投入使用。

实施策略

1.彰显“绿色生命教育”特色。建一所符合儿童生活、学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学校。因此,设计时将关注渗透儿童的视野和情趣。建筑色调适当突出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开阔的视野),彰显“绿色教育”理念。

2.凸显“绿色江南水韵”文化。水北因“水”得名,历史源长。水榭亭台,假山水池可作嵌入建筑元素。

3.构建“绿色生活体验”场所。扩建后的校园,将给学生留下宽敞的活动空间,便于学生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实践体验,展现自我。

(1)天体宇宙与生命探索的梦幻之旅体验中心。

(2)水乡韵律的锡剧唱响舞台。

(3)贴近农家孩子的植物栽种实践园。

4.实现“智能校园”功能。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学校的管理将实现数字化与信息化,因此设计要有适当的超前意识。

5.规划“绿色安全”交通。校园内实现人车分流,机动车直接进入地下车库。

(二)营造“绿色生命”文化,彰显特色品牌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总体思路,立足学校实际,通过三年努力,创建“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创建求真务实、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机制;创建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营造“求真存正、乐学优质”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从而实现学校文化内涵发展,推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策略 

1.突出建设主题,确立学校文化之魂。  

为了校园文化建设避免表面热闹,没有底蕴,陷入没有“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因此,学校把“绿色生命”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求真、存正、乐学、优质”为目标,在学校的建筑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教研文化、管理文化、班级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力求使学校的目标追求能在师生生活和学校课程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它鲜活的气息。  

 2.突出环境熏陶,打造校园文化。

(1)追求以“环境优雅、文化浓厚”为目标,开展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整洁、幽静、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营造文化氛围。

主题文化廊:充分利用新建的两栋教学楼的楼道走廊的廊柱、廊顶,营造文化氛围。从分别打造“绿色廊、和谐廊、乐学廊和优质廊”。每个楼层分主题进行布置,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教师的教育行为,展示学生的良好文化素养。     

特色文化墙:本着“高品位、儿童化”的原则,学校对墙壁进行文化着装,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能育人。在内容上,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名人警句和师生的作品、环保宣传、科普知识相结合。

①班级名片墙。教室外墙壁各班要设计出独特的班级名片,并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做到一班一品。  

②操场健体墙。要科学规划,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在配置全乒乓台、单双杠等设施外,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同时。要发掘墙壁资源文化,分主题就“健康歌”、“安全歌”和“锻炼歌”等书写上墙,同时配以各种体操简笔画,实现图文并茂育人功能。

③过道橱窗墙。要把教学楼间的过道及相关通道以橱窗的形式,呈现全校教师和模范优秀教师风采以及“十好贝贝”榜,起到“经过道,受启迪”的育人作用。

专题文化室:精心打造教室、办公室和功能室的文化育人功能,发掘班级文化、贝贝文化,做到室室文化特色鲜明、育人效果明显。

①班级文化建设。教室设有卫生角、图书角等,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学生学习或励志方面的标语。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八礼四仪》、《绿色贝贝行为规范歌》等张贴上墙。教室前方黑板右侧或左侧墙壁统一规划为“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级公约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教室两侧墙和后墙壁统一规划为专栏,班级之星公示栏和学生作品展示栏,以促进班内学生间的竞争。   

②功能室文化建设。学校少先队活动室、实验室、小剧场、生命教育专用室和会议室等专用教室的文化建设,根据功能、用途进行布置,使其各具特色。  

 ③贝贝工作室文化建设。以文字图片为主,墙壁展示为载体,展现“绿色贝贝”的发展历程,并将教师、学生在活动中创作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科普作品及小发明、小创造的作品和师生所获荣誉,进行分类收集展示,打造“绿色教育”与“贝贝”创建成果相融合的综合育人文化室,使之成为学校的德育基地。

④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根据学校特色,布置办公室。墙壁上统一布置“教师文化园地”,做到“师德师风标语、重要的规章制度、师生的书画作品”等上墙,为教师营造绿色、健康的工作环境。    

3.突出精神挖掘,打造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建设要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确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  

(1)常规教育建设  

学校从纪律、卫生、两操、文明礼仪、路队用餐等十个方面(即“十好”)考核班级、学生,由德育处和班级轮流值周具体负责执行,使学生从最基础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文明礼仪建设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要以“十好贝贝”、“校园之星、班级之星”评比为抓手,由学校德育处、少先队主抓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制定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建设制度,学校德育处把此项工作列为德育考核评比内容之一,在全校师生中倡导懂文明知礼仪,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除考评外,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黑板报、演讲等形式形成建设网络,从各个细节渗透文明礼仪建设。  

(3)宣传阵地建设  

宣传阵地建设主要包括学生社团、广播电视台、黑板报、文化长廊等内容,通过这些阵地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理念,展示学生的各方面的才华,创设厚重的文化氛围。

二、课程发展

实施“绿色教育”课程,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促进学生知识、智能、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发展,培养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树立乐观积极、绿色环保、尊重生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完善三级课程体系的构建,挖掘国家课程中绿色教育内涵,选取地方课程中的有关绿色教育的部分内容,形成绿色教育体系的校本课程文化,努力提升办学品位。

(一)课程目标

进一步架构“绿色生命教育”为内容的课程建设体系,规划、编制丰富而适的课程,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团队,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体系

学校将进一步分析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开发,从而形成较完备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

1.内容架构:

2.具体诠释:

(1)基础性课程目标有效落实。

基础性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在实施中,学校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严格执行课表,确保此课程的全面实施。

(2)拓展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学科拓展课程。“小哥白尼”科技节、“1+1”数学节、“七彩”语文节、“Happy English”节、校园艺术节、绿色贝贝读书节、体育节等。

*综合拓展课程。“体艺2+1”课程、心理课程、安全教育课程、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主题的活动课程等。

*综合实践课程。立足于“关注社会”开展系列课程。

*特色拓展课程。

一是生命教育课程。学校积极实施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绿色贝贝在行动》,达成三个阶段性目标:认识生命(一二年级)、尊重生命(三四年级)、体现生命的价值(五六年级)。继续做好生命健康操《绿色贝贝交通信号操》的推广与普及。

二是环境保护课程。利用环保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

三是十好贝贝课程。积极开展“我是绿色贝贝”宣誓活动,践行《绿色贝贝行为规范歌》,争创“十好贝贝”,呈现“绿色、和谐、优质、乐学”的绿色贝贝精神。

*自主拓展课程。开设丰富多彩的“小社团”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戏曲进校园”课程。

2017年秋学期,学校正式启动“戏曲进校园”工作,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热烈的戏曲氛围,形成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实施策略

1.开设一节戏曲课程。把戏曲艺术纳入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以“3+1”模式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与地方戏曲教学整合,即每两周至少有一节音乐课用于戏曲的教学。

2.观看一场戏曲演出。邀请民间文艺团体来校义演,确保每学期学生免费观看1场戏曲演出。

3.组织一次戏曲知识培训。举办戏曲知识讲座、戏曲培训,确保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曲知识培训。每年暑期期间,委派学校音乐教师或感兴趣的老师外出参加戏曲培训。

4.推介一批校园戏曲小明星。举办的少儿才艺展示等专题活动,推介一批校园戏曲小明星。

5.举办一期戏曲体验夏令营。每年组织一期戏曲体验夏令营活动,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热情和爱好。

6.建设一批戏曲社团组织。依托“绿色贝贝”乡村学校少年宫,建立学校戏曲社团,形成班班有戏曲的局面。

(四)课堂实施

继续实施“五生课堂”,即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课堂”;顺应儿童成长规律的“生本课堂”;洋溢和谐、互助气氛的“生态课堂”;贴进学生生活的“生活课堂”和激发学生兴趣原动的“生动课堂”。

在推进过程中,学校将继续依托“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等研究与实践,开展汇报课、示范课、课题研究课、随堂课、常态优课等活动,促进“35+5”的模式的形成,让“讲练结合”、“当堂训练”、“学讲结合”得到有效落实。

(五)课程管理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统领,把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命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融入到学校管理中,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建设管理网络系统。

在课程管理中,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行政执行力。积极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更新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设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升图书馆、专用教室、校园网等使用率,为课程建设提供保障。

(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完善课程设置、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由教师自评为主,行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好教师的档案袋,引导教师能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和有深度的反思,促进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和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评价,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由教师、学生、家长来参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探究性学习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学生发展

1.科学构建德育管理网络

学校要继续完善科学的德育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德育领导小组及班主任团队的力量。强化学生团体管理组织:少先队大队部和“绿色贝贝在行动小组”。大队部拥有雏鹰大队和雄鹰大队,负责少先队活动日常管理工作。“绿色贝贝在行动小组”下设“绿色贝贝监督岗”、“绿色贝贝种植园”、“绿色贝贝广播电视台”、“绿色贝贝回收站”、“绿色贝贝爱心基金会”等五个机构。

2.优化推进学生自主管理

发挥学生干部团队力量,利用大队委的各种岗位,轮流分批让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在实施常规管理量化考核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班级轮流值周制度”,营造全体参与学校管理的氛围,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并对学校管理逐渐产生认同感、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3.精心完善德育管理品牌

积极开展“我是绿色贝贝”宣誓活动,践行《绿色贝贝行为规范歌》,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开展宣有水小特色的德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争做一名“有理想,会做人;有智慧,会学习;有能力,会探究;有个性,会发展;有情趣,会生活;有机智,会生存”的“六有六会”的绿色贝贝。

四、教师发展

1.以发展规划引领教师发展。

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规范划》,引领每一位教师制定、论证富有个性化的《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并指导他们按规划付诸实施。学校针对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帮助并促进每一位教师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差异发展。

2.以师德建设引领教师发展。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十佳教师评选”评选活动,充分利用“道德讲堂”等阵地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促进教师成为有追求、有品位和有思想的人。

3.以师能建设促进教师发展。

完善教师基本功竞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健全课题网络、规范课题管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教学革新能力:积极创设交流平台,依托“名师工作室”、“水小讲坛”、“学习共同体”、教研组等草根团队,开展案例研究活动;继续整体谋划高层次教育培训,感受名校、名师的风采,为教师锤炼的机会。

4.以“结队”方式促进教师发展。

积极主动的联系一些名校、名师,联合开展教学培训和研究活动。以校长课程建设为契机,抓好规划与实施,有效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推动教师主动学习,追求发展,努力培养学科领导军人物。

5.以考核机制促进教师发展。

继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以奖励性绩效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区级以上“五级阶梯”教师应有的作用,促进更多教师成为“五级阶梯”成员,增加优秀教师群体的数量,打造优秀教师群体。

第四部分  发展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建立由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教师大会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规划的决策共同体,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反复的调研、论证,及时的修改完善,保证规划的引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学校行政以创建品牌学校为抓手,充分发展党员、骨干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实。工会与教师大会充分发挥教师与行政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正面宣传,积极引导,同时也要维护教师权益关心教师生活,凝人心、聚人气。

2.健全学校中层组织,实行管理重心的真正下移,各部门职责明确,目标明确,分工明确,管理过程中又能做到纵向畅通、横向联动,形成合力。同时完善行政考核与评价机制,放大先进部门、先进个人的榜样作用。

二、制度保障

1.利用近百年特别是近二十年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绿色”文化及各种制度方案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团队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推进第四轮三年发展规划实施中的促进作用。

2.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主要依据新修订的《章程》,对学校进行科学规范地管理。对《水北小学绩效考核方案》等原有制度进行适度的调整与完善,让制度能更好地为规划实施服务。

三、资源保障

1.决策保障。学校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循环的规划制定方略,做到对学校立体、细致、真实的分析及对学校发展方向的把握;主动积极邀请上级领导、相关专家对发展规划的科学论证和专业引领。

2.经费保障。一是要编制好三年经费总预算,尤其是学校改扩建经费;二是提高办学声誉,争取社会有识之士的教育赞助;三是坚持科学管理制度,保证对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对投入的科学决策。

3.资源保障。一是向兄弟学校特别是省市区知名学校学习,同时努力开发本校教师的潜在资源;二是努力开发家长委员会、社会团体、地域文化资源,争取一批高质量有内涵的校外活动基地。

四、后勤保障

1.完善硬件设施设备投入。做好学校改扩建工程的整体设计与整体管理,完善相应的功能配备,改善学校环境课程,体现“绿色”教育文化。

2.建设安全校园。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考评制,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岗到人。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一体合作网络,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及家长代表对学校安全进行全方位检查。利用“和教育”平台、班级微信群、“安全宣传日”活动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校园网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对教学资源、校务管理、个人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校园管理数字化。

第五部分  自评机制

1.多方参与,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改变过去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实现办学评价的民主化、多样化。教师和学生是学校优质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在办学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成为评价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办学评价专家则是掌握办学评价理论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可以为学校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学生家长、社区代表也要参与办学的评价,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的教育需求与期望可以为学校的优质办学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各相关人员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主动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自觉改进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实现自我发展。

2.以人为本,制定一体化的评价标准。

科学的办学评价标准必须坚持设计合理,实施到位,以人为本,旨在实现发展的一体化原则。办学、发展评价标准的一体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方面:从纵向上看,在学校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在准备阶段,必须首先进行相应的背景性评价。在实施阶段,必须进行同步的质量监督性评价。从横向上看,学校办学发展的每个阶段又要制定多个层次的评价标准。

3.灵活多变,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学校的发展评价涵盖的内容颇为丰富。从纵向上看,主要是指对学校发展过程各个阶段的评价。从横向上来说,包括对学校发展本身的评价和教师、学生各方面的评价等。正是由于学校发展评价内容的广泛化、多元化,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进行背景评价时可以采用系统分析、调查、访谈、座谈、诊断性测验、文献法等方法。在进行过程评价时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故事评价、个案评价等。在进行成果评价的具体操作时,可以借鉴档案袋评价、测验法、问卷法、观察与访谈等方法。

4.积极对待,认同多样化的评价结果。

学校发展的评价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是一种重视课程开发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必然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并且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而且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能力、性格、倾向、兴趣、需要及家庭环境,评价的结果也必然会多样化。但是,这种多元性的结果正是学校发展所追求的,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理应接受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只有积极对待不同的结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才能使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体现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只有积极对待评价的结果,才能为师生和学校发展提供全面而详尽的信息。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尧塘街道水北村金宜路18号 电话:0519-82554888

版权所有 常州市金坛区水北小学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